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蜀道难的作者是谁)
蜂蜜美容的最佳方法-
《司马光》教案
一 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怎么称呼老师吗?我姓杜,你姓什么?生说。(出示:诸葛亮文字配图片)问:诸葛亮姓什么?(引出诸葛是复姓,)继续问: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复姓?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从小就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你们爱读书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四个故事插图)
图1:曹冲称象 评价:真聪明,一眼就猜到了
图2:孔融让梨 评价:回答正确,你一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图:3:凿壁借光 评价:这个故事你也知道啊,真了不起。
图4:这个故事呢?司马光砸缸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这个故事有关。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司”半包围结构)生齐读课题。
二 读通句子
师指ppt,这是一篇小古文,什么是小古文呢?看学生有会的吗?没有师说:小古文就是古时候的人写的简短的文章,又叫文言文。
我们知道学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谁想试一试?
(1)指1名生读。评价:读得很通顺,要是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过渡:读古文要讲究声断气连,节奏分明,古文要这样读:
(2)听课文音频
(3)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注意停顿,先自己练习
(4)再次指生读。师:一起来听这次他读出节奏感了吗?(生 读)师指名学生评价:你觉得这次他读得怎么样?生评:我觉得这次他读的很有节凑了。
师:能读出停顿来,听起来就有古文的感觉了。
(3)谁还想试一试?评价:读得越来越有古文的韵味了。
(4)男女生配合读(文字变)
师范读生读不好的地方: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随机点播一句。(如:①生读得好时,提示:这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②生读不好时,指导:跟老师来读这句话。)
(5)再次齐读。过渡:我们把这句话送到文中,一起来读。
三 、方法引领 理解文意
1. 教给学生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方法。
师:要想学好古文,光读通顺还远远不够,还要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字词?
预设(1):生提问,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引出注释法或者组词法。
预设(2):(假如学生不说)那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戏”是什么意思?
(生:游戏)你给它组了一个词,看!用组词法能帮我们理解字义。这个方法好!
师:“瓮”怎么理解?(师出示ppt图片,让生借助注释明白:“瓮”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器。)
师相机引出: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仔细看文中的插图,看看翁和缸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后,师说:“收口为翁,敞口为缸,你们看借助图片能让我们 更好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 指导学生理解全文。
师:学会了理解字词的方法,说清句子的意思就变得简单了,(分
次出示句子)谁来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让生说意思)
(2)创设情境朗读:
①一个孩子掉进装满水的瓮里,他害怕极了,大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多危险啊!师指课件:生齐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多么高的瓮,多么深的水啊,就快要被水淹没了,再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③刚才还是欢声笑语,现在却是命悬一线,在这危急的关头,小伙伴的表现是?(生:众皆弃去)师问:皆是什么意思?(生:全,都)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也经常用到它,比如:一件事情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就是:人人皆知,一件事情的结果,让每个人都很满意,都很欢喜,就是:皆大欢喜。
师:所有的小朋友都惊慌了,吓呆了,他们都跑开了,所以文中就说:众皆弃去。而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反应与众不同,他就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呢?预设:他拿起石头向瓮砸去,文中这样写道: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做了哪两个动作?“持”“击”谁能模仿司马光的样子来做做这个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光持石击瓮破之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场面:面对危险小伙伴的做法是?(生: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是?(生光持石击瓮破之。)多么鲜明 的对比啊!这么一对比,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生随机答,老师适时引导并板书:机智勇敢。)
师:多么机智勇敢的司马光啊,让我们再来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司马光持石击瓮,瓮破了,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就是:“水逬,儿得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组词、图片的方法,理解了这篇小古文的意思,读着读着,我们就读出了一个司马光砸瓮救友的精彩故事,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先自己说一说,然后讲给桌听一听。(指生讲故事。)评价:你的故事精彩极了,你可真会讲故事。
老师把你讲的故事整理到了大屏幕上,你们看这个故事和我们的课文有什么区别?生说,老师相机指导。引出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练
师:咱班同学可真是善于观察。同样一个故事,可是小古文的句子却更加的简练,所以“语言简练”是小古文最大的特点。让我们再次朗读去感受小古文语言的简练的魅力。(生再次读文)
3.图文相连,背诵课文
(1)学了这么长时间,一定累了。我们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好不好?看图猜句子。要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师出师图片,学生说句子。)
第一幅对应句子:儿戏于庭,
第二幅对应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第三幅对应句子: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逬,儿得活。 (2)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图画连起来,你能把这篇古文说出来吗?指生说。
(3)这样你还会说吗?(ppt出示简单字的提示)
(4)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我们一起再来背诵这篇小古文。
四、拓展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用组词法,注释法、图片法读懂了这个故事,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司马光,司马光在危机时刻,能做出这样机智的反应并非偶然,在《宋史.司马光传》有这样的记载。带着这个问题,借助注释,看看从这个故事中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2.生读另一篇文言文
(1)生自由读
(2)指生读。(师:刚才我听到一位同学读的特别好,咱们让他来给大家读。)
(3)同桌配合着来讲讲这个故事,你来读,他来讲。
(4)从这段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生答)真是一个的司马光啊!(板书:勤奋刻苦)看来你们读懂了这个故事。
五、推荐阅读:
司马光正是因为爱读书,爱学习,才能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别人,成为一个有美好品质的人,美好的品质是一种力量,伴随我们成长,在《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中,记录了许多有美好品质的人,比如:谦让的孔融,刻苦练字的怀素,聪明的曹冲,勤奋好学的王冕,坚持不懈的李白等等。。。。。
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阅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古文,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