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读书》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关于镇定的反义词)
索玛花开演员表-
站长统计朱光潜《谈读书》参加王⼩线共读,读的第四本书是朱光潜的《谈读书》。朱先⽣真是博览书,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学底蕴丰厚,艺术造诣极⾼啊!像我这样⽂学底⼦薄,没有⽂学、美学、哲学、艺术等基础的⼈,好⼏章都读不懂,好多书都没看过,真是惭愧啊!只能挑⾃⼰感兴趣,有收获的地⽅摘录下来,当作笔记。朱光潜(1897年9⽉19⽇-1986年3⽉6⽇),字孟实,笔名孟实、孟⽯。安徽省桐城县⼈,北京⼤学教授,中国美学家、⽂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读书书单⽐⽅中国书⾥,我最欢喜《国风》、《庄⼦》、《楚辞》、《史记》、《古诗源》、《⽂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集》、《花间集》、《张惠⾔词选》、《红楼梦》等等。在外国书⾥,我最欢喜济慈、雪莱、柯尔律治、⽩朗宁诸⼈的诗集,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剧,莎⼠⽐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和《奥塞罗》,歌德的《浮⼠德》,易⼘⽣的戏剧集,屠格涅夫的《处⼥地》和《⽗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福楼拜的《包法利夫⼈》,莫泊桑的⼩说集,⼩泉⼋云关于⽇本的著作等等。⼆、读书⽅法第⼀,凡值得读的书⾄少须读两遍。第⼀遍须快读,着眼在全篇⼤旨与特⾊。第⼆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读过⼀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且可以逼得你仔细。第三,学问不只是读书,⽽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个重要途径。历史愈前进,⼈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少有两⼤流弊。第⼀,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穷年才能治⼀经,书虽读得少,读⼀部却就是⼀部,⼝诵⼼惟,咀嚼得烂熟,透⼊⾝⼼,变成⼀种精神的原动⼒,⼀⽣受⽤不尽。第四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部⽆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部书的时间和精⼒去读⼀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部书都只能泛览⼀遍,不如取⼀部书精读⼗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悬为座右铭。朱⼦尝劝他的门⼈采⽤这个⽅法。它是精读的⼀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举看⼩说为例,第⼀次但求故事结构,第⼆次但注意⼈物描写,第三次但求⼈物与故事的穿插,以⾄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第五,有些⼈读书,全凭⾃⼰的兴趣。今天遇到⼀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全副精⼒去读它;明天遇到另⼀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久⽽久之,可以养成⼀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畸形的发展,对于某⼀⽅⾯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个⼈有时间与精⼒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活,不把读当做⼯作⽽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但是⼀个⼈如果抱有成就⼀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读书必须有⼀个中⼼去维持兴趣,或是科⽬,或是问题。第六,读书要有智慧,学会取舍是赢家。以科⽬为中⼼时,就要精选那⼀科要籍,⼀部⼀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个概括的了解,作进⼀步作⾼深研究的准备。读⽂学作品以作家为中⼼,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也属于这⼀类。以问题为中⼼时,⼼中先须有⼀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权衡去取,推求结论。三、写作⽅法在写作之前先要学会思想。你的⽂词跟着思想,暧昧或明朗,全靠你的意思是晦涩还是清爽。如果你事先想得清清楚楚,表达的⽂词就容易⼀丝不⾛。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真应该到处统治,寓⾔也⾮例外:⼀切虚构中的真正的虚假都只为使真理显得更耀眼。——《诗简》第九章这种和“美”同⼀的“真”,依布⽡洛看,也就是“⾃然”。还是在《诗简》第九章⾥,他这样说:虚假永远⽆聊乏味,令⼈⽣厌:但⾃然就是真实,凡⼈都可体验。在⼀切中⼈们喜爱的只有⾃然。因此,布⽡洛再三敦劝诗⼈研究⾃然和服从⾃然:让⾃然作你唯⼀的研究对象。谨防不顾良知去纵情戏谑,永远⼀步也不要离开⾃然。四、读书摘记和帕斯卡尔同时的还有⼀位拉罗什富科公爵,写过⼀部《箴⾔录》(La Rochefoucauld,Maximes),在随感录体裁中也久已成为⼀部古典。这是⼀位⽼于世故者,对于⼈性的较不光荣的⼀⽅⾯特别看得清楚,例如:⾃尊⼼在⼀切谄媚者之中是最⼤的⼀个。情欲往往产⽣和它们相反的情欲:贪吝有时⽣奢侈,奢侈也有时⽣贪吝;⼈有时强硬由于软弱,⼤胆由于怯懦。我们都有⾜够的⼒量忍受旁⼈的痛苦。有些过失如果我们⾃⼰不犯,我们看到旁⼈犯了,就不会那样⾼兴。伪善是罪恶向德⾏所致的敬礼。多数⼈爱公正只怕是⾃⼰受到不公正。⼈⼈都埋怨⾃⼰的记忆⼒不好,没有⼈埋怨⾃⼰的判断⼒不好。我们太惯于对旁⼈作伪,结果对⾃⼰也就作伪了。愚蠢往往保护我们不受聪明⼈的欺骗。全书简直是⼀部性恶论,与⼀般道德家⾔是两回事。随感录⼀类⽂章本宜于在简洁中露锋芒,带⼀点刺讥的⾟辣性容易显得⼲脆⽽⽣动。说坏话要俏⽪容易,说好话要俏⽪难,难在不落平凡,⼀落平凡,便失去这类体裁的长处。民主国由⼈民统治,但是所谓⼈民并⾮乌合之众,⽽是团体的集合,团结的主⼒是尊法律,谋公益。没有⽐所谓“平等”更不平等的。(以上西塞罗语)国家愈腐败,法令愈滋章。恨我们所害过的⼈,这是⼈性。(以上塔西陀语)到处都去过的⼈⼀处也没有去过。⼩债成恩,⼤债成仇。(以上塞内加语)要在愚⼈⾯前显得学问,在学问的⾯前就显得是愚⼈。如果我们让妇⼥和我们平等,她们马上就要占我们上风。(以上昆提利安语)妻下于夫,这是平等婚姻的唯⼀路径。(马提尔阿利斯语)甲替旁⼈做了⼀件功德事,就以为这是⼀种恩惠⽽居功⾃喜。⼄不居功⾃喜,⼼⾥却仍把那⼈看成受惠者,⾃⼰知道⾃⼰做了什么。丙连⾃⼰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做了就算做了,如同葡萄结实。结了实就不追究其他,正如⼀匹马⾛完了路程,⼀条狗攫获了猎品,⼀只蜂酿成了蜜,⼀个⼈做成了⼀件好事,并不要叫旁⼈来瞧,⽽只往下做另⼀件好事,像葡萄到了另⼀个季节就结另⼀批果实。《论语》以后,取随感录的体裁⽽最成功的当然要推《世说新语》。这部书尽管是摭拾史乘,尽管是分类记录,每条都可以独⽴⾃成⼀个⼩天地,如清泉秋潭,印⼼照眼,令⼈悠然起遐想。许多鸿篇巨制,经作者精⼼结构,经我们读者仔细揣摩过的,往往只是⼀种功课,境过即忘;⽽这类零星感想却凭它们的简单⽽深刻、平易⽽微妙的⼒量渗⼊我们的肺腑,活在我们的⽣活⾥,在漫不经⼼的时会,突然在⼼⾥开花放光,令我们默契欣喜,这是随感录这⼀类⽂章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