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影视剧与宝黛爱情主题简论
2023年11月3日发(作者:抖音热门文案怎么写(精选160句))
教师应该怎样上好一堂课-
第36卷 第4期 2017年7月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36 No.4 Ju1.2017 文章编号:1006—2920{2017)04—0006—06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4.002 《红楼梦》影视剧与宝黛爱情主题简论 何卫国 摘要: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影视剧最为突出的主题。早期红楼电影多体现宝黛的自由爱情与 封建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越剧电影《红楼梦》强化了宝黛的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冲突,阶级意识彩较为明 显。《新红楼梦》与《红楼新梦》等故事新编影片,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的罪恶。1987 版电视剧淡化了宝黛爱情在全剧中的分量,为这一悲剧提供了更宽广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改编;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 作者简介:何卫国,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29)。 《红楼梦》的影视改编史已近百年。影视改编的首要工作,可能就是确定改编作品的主题。正如孑L 雀版《红楼梦》的导演程树仁所说:“吾人既用无数精神及许多金钱来摄制《红楼梦》,自当于万事之先, 为《红楼梦》定一个高尚之剧旨。” 《红楼梦》“大旨谈情”(第一回)①,纵览红楼影视剧,“情”的主题 一以贯之。其中,虽也有“红楼二尤”以及“小人物”的爱情故事,但整体而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本文简称为宝黛爱情主题)无疑是改编的中心。受时代背景、改编者的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红楼 影视剧中的宝黛爱情主题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早期红楼电影与宝黛爱情主题 我国早期电影与戏曲渊源甚深,早期红楼电影多借鉴红楼戏、红楼说唱文学。清代诸多续书、戏 曲、说唱文学大多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第一个红楼戏文本创作于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即小说《红楼梦》印本刊行的第二年。江苏泰州文人仲振奎根据小说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的情节改编了《黛玉葬花》一折,目前没有发现这个戏的刊本流传,但从仲振奎《红楼梦传奇》序言中, 可推知其剧情要略:“壬子(乾隆五十七年,1792)秋末,卧疾都门,得《红楼梦》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 心,伤黛玉、晴雯之薄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而喜其书之缠绵悱恻,有手挥目送之妙也。同社刘君请 为歌辞,乃成葬花一折。” 此外,吴兰徵的《绛蘅秋》也将重点放在了宝黛钗三人情感纠葛上。因此, 夏写时说:“自第一部‘红楼戏’起,《红楼梦》故事就明确无误地才子佳人化了。” 早期红楼电影基本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突出宝黛的自由爱情与封建伦理道德的矛盾 冲突,控诉封建家长对青年儿女人性的压抑。 上海复旦影片公司1927年摄制的电影《红楼梦》(以下简称复旦版),虽有强烈的梦幻意识,但这种 “人生如梦”的感觉来自情爱的幻灭。宝黛爱情悲剧的曲折发展与王熙凤三次设计丧三命(贾瑞、尤二 和林黛玉)是影片表现的两大重心。上海孔雀影片公司1927年摄制的电影《红楼梦》(以下简称孔雀 版)的导演程树仁是我国第一代修习电影的留学生,从小爱读《红楼梦》,加盟“孔雀”后即有意将它改 编成电影。为此,他仔细研读了胡适有关《红楼梦》的考证文章,决定以胡适的观点作为拍摄《红楼梦》 ①本文所引《红楼梦》情节与具体文字,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均随文标注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