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第一次战争

更新时间:2023-08-30 08:37:29 人在看 0条评论

(一)第一次战争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端午节的作文800字(精选10篇))

政策的分析属于什么领域-

(一)第一次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香港的命运。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走私输入中国,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走私不但不见收敛,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对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若再听由泛滥下去,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再无可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

林则徐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应。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英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闭关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2.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3.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二)第二次战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战争。

法国以1856年2月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从事非法活动被杀事件作为侵华借口。英国则急不可耐地制造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经在香港领过一张登记证,已经过期。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广州附近登上亚罗号拘捕匪徒,遭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抗议。尽管两广总督叶名琛同意交还在亚罗号上被捕的中国水手,英方却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广州以南沿江各炮台,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由于力量不够,1857年1月英军从省河撤退,等待援军。

1857年9月,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统率海陆军来到香港。10月,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也率兵到达。12月中旬,英法联军5000余人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29日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人投降敌人,在英法监视下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4月,英法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联军发动进攻,大沽炮台在经过顽强抵抗后失陷。英法舰队随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团,立即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的威吓下,桂良于6月下旬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卖国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同时,俄国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别任命普鲁斯和布尔布隆为驻华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军舰到达大沽口外,拒绝清政府从北塘登陆的指定,蛮横地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6月25日,英法军舰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整顿的大沽守军奋起反击,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权代表额尔金和葛罗率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5月下旬,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初,法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21日攻陷大沽炮台,24日占领天津。清军退守张家湾、通州(今通县)一线。9月9日,联军向通州推进,21日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次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初,联军占领圆明园,在恣意抢劫破坏之后,又放火焚烧,一座世界上最瑰丽多姿的宫苑杰作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军之手。13日,北京留守当局向英、法投降,交出门,联军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xin)与英、法代表先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第二次战争至此结束。《北京条约》规定:《天津条约》有效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发还天主教资产;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同时,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

签订:

1.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2.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3.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主要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4.中俄《天津条约》

1858后6月13日签订。主要是:(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5.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主要是:(1)美国公使驻北京;(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6.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又增加:(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以及附近235个大小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

7.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又增加:(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8.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增加:(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9.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主要是:(1)扩大掠夺华工;(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10.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主要是(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11.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12.中英《烟台条约》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主要是:(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等。

高级财务会计第一版课后答案-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71347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30 08:37:2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