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朝三杰

更新时间:2023-07-17 21:47:16 人在看 0条评论

朝三杰

六朝三杰
一、“三绝”顾恺之
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曾写下一篇动人的辞赋名篇《洛神赋》,记述了自己在洛水河边和洛神相遇相恋的故事。后来,这个爱情故事被一个画家绘画完整地呈现出来。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随着画卷缓缓展开,从右侧开始,曹植一行在洛水边的古树下休息,朦朦胧胧中穿着华丽衣裙的洛神出现了:她盘着高耸的发髻,红唇皓齿,一双明眸善睐(lài),顾盼生辉;形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令曹植一见倾心。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才华横溢、词采华茂,以笔力雄健见长,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
洛神被曹植的深情打动了,在众神簇拥下来到了曹植面前,两人含情脉脉地对视着,虽然有那么多的情感要倾诉,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河水平静了,水神冯夷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文鱼上岸准备驾车,这意味着曹植和洛神的短暂相会就要结束。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yào)秋菊,华茂春松。髣(fǎng)髴(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nóng)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瓌(guī)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洛神赋》节选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乘风而起,回转过头,用她那双美目望着曹植,朱唇轻启,仿佛在述说着人神有别的无奈分离。她坐上了六龙驾驶的云车,云车十分华丽,华盖高耸,彩带飘舞,车子两旁还有水族的怪物送行。眼看着洛神的云车飞奔而去,激起万千波涛,曹植怅然若失,而洛神也是回头顾盼,恋恋不舍。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曹植很快醒悟过来,连忙命人驾船追赶洛神。奈何人神有别,他最终无功而返,独坐岸边对着残烛暗自神伤。最后曹植不得不坐上东归的四驾马车,一边走一边情不自禁地回过头去,期盼洛神再现。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情节完整,通过跌宕(dàng)的连续性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地再现了这个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故事。人物布局得宜、疏密有致,在不同的时空中交替、重叠;山川景也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感。不
论从内容、人物造型还是环境描绘来看,《洛神赋图》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创作这幅惊世名作的便是东晋大名鼎鼎的画家顾恺之。他作画时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被称为“痴绝”,此外,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以“才绝、画绝、痴绝”著称于世,被称为“三绝”。他和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
顾恺之(约348—409),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画家。他博学多才,工于诗歌、辞赋、书法,尤精绘画,擅长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等题材。
《建康实录》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说当时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郊外的瓦官寺要重新修建,寺中的僧人打算向京城的士大夫们募捐,但得到的银两并不多。而顾恺之却一下子认捐了一百万两。僧人大吃一惊,觉得他是在开玩笑。顾恺之却非常认真地要求僧人为他准备一面粉刷好的墙壁。随后,顾恺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墙壁上画出了一幅大型壁画。那是一幅佛教菩萨的画像,但主要人物维摩诘(jié)只有眼睛,没有眼珠。他对僧人说:“等到开庙的那天,我来给维摩诘像点眼珠,第一天来看画像的人要捐十万两,第二天来看的要捐五万两,第三天随意。”到了开庙那天,顾恺之当众挥毫点睛,
点上眼睛的维摩诘神采焕发,光照全寺。人们大饱眼福,赞不绝口,一时间传为美谈,没多久就筹得一百多万两银子了。
“阿堵”是魏晋时期的口语,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这个玩意儿”。
顾恺之曾说:“四体妍媸(chī),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口中的“阿堵”指的正是眼睛,他认为人物的神情意态全在这双眼睛中。他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等观点,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人们尊称为“画祖”。除了《洛神赋图》外,顾恺之还有一些名垂千古的绘画作品,比如《列女图》《女史箴图》等。但很可惜,作品的真迹没能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唐宋后人所作的摹本,我们也只能从这些摹本中一窥顾恺之的绘画才华了。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包括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和晚唐的《宫乐图》);唐·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百骏图》。
二、“顾陆”之一陆探微
1960年4月,江苏省南京市附近的南朝墓出土了一幅砖画——《竹
林七贤与荣启期》。
砖画分为两幅,嵇(jī)康、阮籍、山涛、王戎一幅,向秀、刘伶、阮咸和荣启期一幅。砖画上的嵇康正抚琴抬首,看向远方;而阮籍将手指放在嘴里作长啸状;山涛嗜酒如命,拿着一个酒碗,身旁还摆放着酒罐子;王戎则拿着如意,悠闲自得。第二幅画中的向秀倚靠树干闭目养神,嗜酒如命的刘伶正醉态朦胧地往碗里倒着酒,阮咸则挽起袖子在弹奏月琴。荣启期其实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因为他的思想和“竹林七贤”有相同之处,所以一同被描绘到砖画中。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七位名士,因经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的竹林活动,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本)
这八个人以银杏、槐树、松树、柳树分隔开来,虽然他们都形象清瘦,褒衣博带,席地而坐,但各自的姿态、神情、气韵都不一样,充分展现了他们任情不羁、清高非凡的人生态度。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幅砖画,砖画中人物造型各异,衣褶线条流畅而绵密、圆润又灵动,绝非一般画工之作。有专家认为,这幅砖画中的线条特点和陆探微的绘画风格十分相似,其稿本很有可能出自他之手。
陆探微,何许人也?他和顾恺之并称“顾陆”,他的绘画笔法连绵不断,有“一笔画”的称号。陆探微将东汉书法家张芝的草书运用到绘画中,是中国绘画史上以书入画的创始人。不过,在古籍中关于他生平活动的记载少之又少,只有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正面记载了陆探微是南朝的宫廷画家,作品多达七十多件,圣贤、佛像、飞禽走兽,他无所不精,“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只可惜,现在很难再见到他的绘画真迹了。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吴(今江苏苏州)人,南朝宋、齐间画家。他擅长画人物,多是秀骨、清瘦的形象,是苏州一带有史可考的杰出画家之一。
三、“画龙点睛”张僧繇
你一定听说过“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相传梁武帝让张僧繇(yáo)去金陵(今江苏南京)安乐寺作画,张僧繇就在墙壁上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但没有画上眼睛。他说:“点了眼睛,龙就要飞上天了。”有人觉得这很荒谬,便偷偷点了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结果,雷电轰鸣,劈开了墙壁,被点了眼睛的龙就飞上天去了,只留下两条没有点睛的龙。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吴(今江苏苏州)人,南朝著名画家。他苦学成才,精于佛道画像,也擅长画花鸟、山水等,有“张家样”之称。
梁武帝(464—549),即萧衍。他是南朝梁的创建者,502—549年
在位,在位期间政绩突出,笃信佛教,兴建了大量寺院。
故事中的张僧繇是南朝一位著名的画家,他非常擅长画龙、鹰和佛像等,还学习了外来的绘画手法,采用天竺(今印度)传入的“凹凸晕染法”,高处亮,低处暗,使人物和景象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更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张僧繇的真迹同样无从得知,唐代梁令瓒(zàn)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是能够了解张僧繇绘画特点的资料之一。这幅作品分为上、下卷,画家分别描绘了五星、二十八宿神形象。画中有骑着五神鸟的妇人;有长着驴头和六条手臂、骑着马的人,六条手臂还拿着各种武器;也有拿着书简、毛笔长身而立的人……他们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兽首人身,形象非常怪异。画家结合了道教传说,通过精湛的绘画技法将这些星神的种种神态刻画入微。
梁令瓒,生卒年不详,蜀(今四川)人,唐朝画家、仪器制造家,擅长篆书和人物画。他曾创制出适于观察日月运动的游仪,和著名的僧人一行一同创制了浑天仪。
“五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二十八宿”则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虽然我们现在已无从探知张僧繇的真迹,但还是可以从许多石窟壁画中到张僧繇绘画的影子,他绘
制的佛像画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这些人物也是后来唐代壁画的主要形象。有歌谣唱道:“道子画,惠之塑,传得僧繇神笔路”,说的就是张僧繇的绘画对唐代画家吴道子和雕塑家杨惠之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有人把他和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一起尊称为“画家四祖”。
顾陆已往,郁为冠冕,盛称后叶,独有僧繇。今之学者,望其尘躅,如周孔焉,何寺塔之云乎?且顾陆人物衣冠,信称绝作,未睹其余。至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意者天降圣人,为后生则。
——唐·李嗣真《续画品录》评张僧繇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23999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7-17 21:47:1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