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我的妈妈作文(通用47篇))
冰河时代2歌曲-
南充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 “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 “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 ⑤对应的是:元宵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D. 《刘姥姥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5.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
(1)【我来对一对】(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3回)
《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甲)段内容,补全“回目”。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__。
(2)【我来辨一辨】(乙)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段水挡住也。”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
有人说(乙)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3)【我来品一品】依据(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洒家”与“八戒”的形象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不正确。流沙河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而【乙】段中的沙僧已成为三藏的徒弟。
(3)除了身材都胖外,性格都直爽。如“洒家”“—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八戒”“罢了!来到尽头路了!”都有智慧,如:“洒家”明知郑屠已死,为显得自己不是怕事而逃离,便假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八戒” “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的经典情节。补全“回目”。首先要理解好情节,然后还要注意所给出的“回目”上句“史大郎夜走华阴县”的句式结构。“史大郎”是人名,“夜走华阴县”整体上是个动宾结构。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辨析。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等语言描写中可概括出鲁提辖粗中有细很有头脑的性格特征。从“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的语言描写中,可分析出猪八戒也是一个很有智慧之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故答案为:(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不正确。流沙河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而【乙】段中的沙僧已成为三藏的徒弟。
(3)除了身材都胖外,性格都直爽。如“洒家”“—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八戒”“罢了!来到尽头路了!”都有智慧,如:“洒家”明知郑屠已死,为显得自己不是怕事而逃离,便假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八戒” “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点评】(1)这道题考查名著情节,要在熟悉原著的的基础上,综合判断,根据“回目”特点补全情节。甲段选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见打死了镇关西,设法脱身的片段。回目呈现对偶的形式,正好是: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综合理解,仍然要对原著有全面精准的把握,对细节有充分的了解,否则很容易出错。乙文中,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段水挡住也。”从沙僧的话语中可知,他也不知道河流的名字,不会是他熟悉的流沙河,因为这是在取经的路上。
(3)这是对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和对比阅读,分析“洒家”鲁达与“八戒”的形象有何区别,学生比较容易判断,二人的共同点就不太容易归纳。比如饭量大、身材胖、性格直爽、有时鲁莽、粗中有细有智慧等,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
6.按要求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________,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从听觉到视觉总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林徽因;诗人;作家
(2)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3)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解析】【分析】⑴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从听觉到视觉总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特点的诗句是在诗歌的第一节,具体的诗句是“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在诗歌的第2节: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故答案为:⑴林徽因;诗人;作家
⑵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⑶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并正确书写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⑵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7.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项是( )
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E.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 (1)C
(2)示例1: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示例2:一梅一放翁,满腔爱国情
(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解析】【分析】(1)第③句写出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没有表达思乡之情。
(2)谜面要能突出陆游的特点,可结合陆游的生平、诗句以及精神品质等进行拟写。
(3)抓住关键句“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⑴ C;
⑵示例1: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示例2:一梅一放翁,满腔爱国情;
⑶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欣赏。答题时应先清楚诗句的意思,是答题关键;
⑵要想比较顺利地猜中谜语,就要掌握猜谜的方法与要领。一条谜语的谜面、谜目、和谜格,是出谜者让猜谜者思考联想的基本资料,一定要琢磨透彻。首先要全面理解谜面文字或揭示的内涵,从多角度去探寻,然后参照谜目规定的范围去求索正确的谜底。谜语应是一谜一底,个别一谜几底的,都会在谜目中注明。 猜谜的具体方法有多种,重点是会意法、增损离合法和形象法。下面介
绍这些常用方法;
⑶做本题时,注意标题的制作并非越简短越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准确、规范为原则,因稿而异、因版而异,尤其注意不能随意简缩。
8.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校开展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1)【童心唱祖国,班班歌声扬】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luó________,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wō________,你用你那母亲的脉bò________和我诉说。
(节选自《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2)【红心颂祖国,经典咏流传】请将古诗文名句填入下面横线中。
吟“①________,②________”,感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借风雨梦境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诵“③________,④________”,体会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引“黄金台”故事表达的报效朝廷之志;咏“⑤________,⑥________”,想象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骑“的卢马”乘胜杀敌的磅礴壮阔之景;读“⑦________,⑧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欣赏范仲淹笔下朝暮幻变得洞庭湖,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
(3)【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
“或”是“國”的本字。——《字源解说》
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口,郭也。一,地也。——《说文解字》
①根据以上提示,甲骨文 = + ,“戈”与“口”两者结合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
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字的义项有:Ⅰ国家;Ⅱ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王或侯的封地;Ⅲ国都,京城。《穿井得一人》中“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国”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落;窝;搏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Ⅲ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的积累答题,注意“搏”是提手旁,不要写成“博”。
(2)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记忆及理解默写,注意“阑、携、的、霹雳、晖”的书写。
(3)①因为“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口” :一,郭也;一,地也。代指城池、国土、疆域,这两个独体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 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
(3)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意思是:全京城的人都在传说这件事,后来就传到了宋君的耳朵里。根据语境,这里的“国”的意思是Ⅲ。
故答案为:⑴落;窝;搏;
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⑶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Ⅲ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积累能力。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形声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对于同音字,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选择使用哪一个字。
⑵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⑶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①会意字的理解要分析这个字由哪几个独体字组成,各个独体字都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把这几个意思综合起来进行考虑,进而理解这个会意字的意思。而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语境进行推测。
9.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积累。
(1)《出师表》里出现过的成语或典故(3,4个)。
示例: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2)关于《出师表》的诗句。(两例,要说明出处和作者名)
示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其一)
(3)出自《出师表》的千古名言。(两句)
示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案】 (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
(2)①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
②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出师表》中的成语或典故较多,选择三四个答题即可。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
(2)关于《出师表》的诗句较多,选择其中两例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忘了说明出处和作者名。如:①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②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出师表》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里面的名言很多,选其中两句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0.填空。
(1)《山水画的意境》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江苏徐州人,________家,以________成就最高。
(2)四川人说:“峨眉天下________,夔门天下________,剑阁天下________,青城天下________。”这话是有道理的。
(3)“胸有成竹”语出________ (作者)《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________,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 (1)李可染论文集;李可染;画;山水画
(2)秀;险;雄;幽
(3)苏轼
(4)为人性僻耽佳句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平时记忆及积累答题。答题时注意“染、幽、 僻”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篇名句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而解答名篇名句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