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

更新时间:2023-08-26 19:51:03 人在看 0条评论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

2023年8月26日发(作者:关于爱国的古诗(精选12首))

具有深意的名字-

《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

崇祯五年:即1632年。

俱:都。绝:绝迹。

是日:这一天。

更定:指晚上八点。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每晚八点开始击鼓报更,称“更定”。孥:携,带。毳:细毛。

雾凇:雾气和水汽。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惟:副词,只有。这句话中的数词短语均省略了量词,译时应补上。

芥:小草。

【段析】

“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妙在不以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第一部分(1):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

“更定”而前往“大雪三日”的湖心亭,更见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用白描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

“雾凇沆砀”,这是正面描写西湖的雪景。然后用量词“痕”“点”“芥”“粒”巧妙地从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烘托得淋漓尽致,比喻也惟妙惟肖。 “湖心亭一点”中的“点”写出了湖心亭距离作者的遥远。

第二部分(2):描绘了西湖的雪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注释】

焉:怎么。疑问代词。

更:还。

大白:大酒杯。客:客居。

【段析】

“焉”突出喜不自胜状。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第三部分(3):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我”同饮的情景。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段析】

语言描写比较含蓄。

第四部分(4):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老磨刀石-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64016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6 19:51:0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