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从翻译美学理论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汉译

更新时间:2023-08-24 06:04:24 人在看 0条评论

从翻译美学理论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汉译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我们太不公平歌词)

中国历年就业率一览表-

从翻译美学理论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汉译

作者:李新荷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0期

摘要:翻译美学是翻译和美学结合的一门新学科,该学科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翻译学的基本原理、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形式的词汇、句子、语段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月亮与六便士》两个经典译本中审美信息的表现,以期为翻译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译美学;语言形式;审美信息;《月亮与六便士》

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也是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的交流传递。翻译和美学的结合由来已久,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翻译美学”这个术语,并提出了“翻译绕不开美学”的观点。2011年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系统阐述的翻译美学思想发展,并从语言审美,翻译审美、文化与审美等方面对翻译美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毛姆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自译介到中国后,深受国内众多文艺青年的青睐,其汉译本近年也新增了近10个版本。新译本的出现,对于原著和读者都有极大的益处,一方面原著作品的思想精髓,文化内涵可通过新译本,从不同的叙述视角和不同的语言阐述方式传递给读者,另一方面,新时代的读者往往有一套他们熟悉和喜欢的语言系统,如词汇的选择,语言叙述的方式和角度等,读者中有很多推崇经典的译本,但也有不少读者偏好接近他们时代的优秀译本。《月亮与六便士》取材于法国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叙述了平凡的中年证券经纪人为响应内心呼唤,抛弃完美的生活,冲破世俗羁绊,追逐绘画理想的故事。毛姆的作品结构严谨,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叙述引人入胜,译者要将小说的特点用另一门语言充分展现在来自不同背景的读者面前,实属不易。上世纪80年代,翻译家傅惟慈的经典译本自出版后,便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新一代译者詹森2017年新译本因简洁优美并带有时代特征的语言风格,而深受读者的欢迎。两位优秀的翻译家成长在不同的年代,他们不同时代审美理念和意识的差异也体现在他们的译文中。

一、翻译美学理论

中国近代的翻译家傅雷提出了译者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强调了译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积淀的重要性。1984年,张成柱在《文学翻译的美学问题》一文中指出美学原理对文学翻译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1]。1985年,张后尘在《试论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原则》中从局部美和整体美的统一,形似和神似的统一,文字和音韵美的统一等方面出发,指出美学原则与理论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性。[2]现代翻译美学理论的构建者刘宓庆先生认为,翻译美学就是翻译学的美学模式,如同语言学模式、符号学模式,都是翻译学的模式之一。翻译美学模式是翻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详细-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58676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4 06:04:2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