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

更新时间:2023-08-24 00:03:24 人在看 0条评论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2021年感恩节是在几月份)

自制香辣土豆泥-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骑楼是岭南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骑楼是近现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广州等岭南地区,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两旁,建筑临街面的底层用柱子架空,底层的墙面部分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如今骑楼已成为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第一次听说“骑楼”这个名词是在上周交选修作业之前。我对岭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或者说岭南建筑艺术常识是知之甚少,在做作业时无从下手,就向一个朋友诉说了,他一下子就说出“骑楼”这个名词。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骑楼的网页,浏览了图片,原来骑楼是这个样子的呀。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的那些建筑就是骑楼了,其实骑楼就在我的身边,居然到现在才知道这个建筑名词,实在惭愧。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也是一种独特而深具人情味的民居建筑。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马蹄似的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在楼房与楼房之间,跨着人行道而建的,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的这条自由步行的长廊,就是骑楼。骑楼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在闽南语中叫它“亭仔脚”,在我们广东话中也可以引伸为“露台”。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店铺后面是工厂、货仓、生活用房,楼上一般住人。这类建筑也可能受“干栏式”建筑的影响。商住结合,内外有别,方便实惠。另外,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仅有些内阳台显示了“挖空”的情趣。有的楼顶矗立着尖顶塔楼,有的正面墙顶挑出拱形雨篷。这些奇特的造型,为单调、平整的天际线增添了情趣。骑楼这种建筑模式延伸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它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体现。

从建筑美学上看,骑楼的高和宽尺度宜人,符合审美比例;其窗楣、廊柱、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呈现出纷繁多姿的风韵;骑楼外墙上各式各样的中西装饰构件浮雕图案有上万个,其装饰的密集精美程度在国内和东南亚都无以伦比。从建筑结构上看,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每栋骑楼的檐口和女儿墙独具个性;山花明快简洁,窗楣造型更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大荟萃,多个窗洞并列并排,壁柱形态各异,宝瓶式的栏杆,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骑楼底层一般为两进两厅四厢,漏花阳雕阴刻的落地木门木窗和雕花的木龛神台,里墙里窗大量的中国传统典故浮雕砖刻花饰,上等木材的木梁架和油光发亮的楼层地板等。

骑楼的功能,综合起来有以下五点:

一、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二、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

三、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

四、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顾客的共享空问,并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

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换信息、晚间凉眠的地方,反映了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

骑楼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由于广州的天气非常多变,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

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常、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

在全国各地的骑楼里,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其形式大概有仿哥特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现代式和中国传统式。

仿哥特式

代表作:长堤爱大厦

这种形式在其他城市也较为少见。北京路新华书店和长堤爱大厦是其代表作。北京路新华书店以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拉长的拱形窗表现了明显的哥特装饰意味。爱大厦则将哥特风格加以灵活运用和改良,立面以垂直构图为主,设以仿哥特式窗,底层骑楼柱廊也处理为仿哥特式窗形式,使人感觉到浓厚的哥特风格。

南洋式代表作:文明路186号

这是一种在南洋地区非常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即在女儿墙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它形状的洞口,其原本是为了预防南洋一带强烈的台风袭击,减少对建筑物的风负荷的技术处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态。在文明路、海珠路上都可以到。

古罗马券廊式代表作:新华大酒店

这种形式骑楼在其它城市较少出现,在广州却能到不少实例。位于长堤的新华大酒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底层骑楼为券柱式,券心处以漩涡装饰,风格雄伟,线角明朗而细部丰富。一些部分还运用简化了的罗马柱式,使其罗马风格更为浓郁

仿巴洛克式

代表作:万福路114号

这种形式在东南亚一带和我国南方城市的骑楼中被普遍采用。这些巴洛克装饰既不同于古典式的严谨,也区别于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繁琐与追求曲线、动感,而是在构图稳定的基础上加上巴洛克装饰。在广州的骑楼中,巴洛克装饰多运用在山花装饰及女儿墙的曲线中,在下九路、龙津西路、万福路等都可以到。

现代式

代表作:泰康路一带

这种骑楼一般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与传统骑楼区别明显。一般来说,立面处理上舍弃了复杂的装饰,运用了简洁、明快、实用的功能主义的处理手法。

中国传统式

代表作:德政南路139号

该形式骑楼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至三扇窗户,立面基本无装饰。这种骑楼仅在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起义路等还有零星保存。

骑楼经历了这么多的繁华,它的历史和风格,都是一个时代的集中体现。通过对骑楼历史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保护好骑楼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不仅是南方商业品质的活化石,更是一寸了然于胸的商魂追怀。骑楼现在虽然得到人们的从新认识,但是情况还不是很乐观。因此,我们要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我们要在发展市政建设的同时注意保护骑楼,保护好我们浓郁的古老文化。

参考文献:[1]冯怡《正在消失的骑楼》

[2]百度百科

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样板-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58159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4 00:03:2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